赵德伟

赵德伟,男,辽宁省省级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一军医大学医学博士。现任大连大学副校长、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骨关节病细胞工程实验室主任、骨科及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
从事骨科及显微外科工作三十余年,主攻研究方向,髋关节疾病的治疗,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方面,以动物实验及解剖学研究为基础,独创了针对成人及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系列治疗方法十余种,适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各期病变,现已治疗病人3000余例,患者遍布全国各地,优良率达90%。系列治疗方法已在全国应用,为完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做出了突出贡献。曾先后应邀到美国、日本、韩国等地学术交流,受到国际著名专家的广泛关注。在多年临床实践中研制了中成药制剂韦氏活骨Ⅰ号胶囊,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变,并配合手术促进晚期病例重建股骨头血运,该成果获国家专利。
成就及荣誉
主持研究的主要科研成果:
- “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 “带血管蒂骨膜、骨瓣和血管束植入修复骨不连骨缺损”、
- “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联合髂骨(膜)瓣转移治疗股骨头坏死系列研究”、
- “血管束植入长段神经损伤修复后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 “带血管蒂髂骨和大转子骨瓣逆行转移治疗股骨中下段骨不连的研究”,
- “农村偏远地区远程医疗救助系统的开发研究”以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系列研究成果。
- 先后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
- 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 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三项、三等两项,
- 恩德思医学科学技术一等奖二项,
- 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四等奖一项。
个人作品
近年来,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
主编著作九部: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修复与再造》(第1版)(1998)
- 《骨坏死》(2004)
- 《周围神经外科手术图解》(2006)
- 《外科护理》(2005)
- 《骨科进修医师指导手册》(2008)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修复与再造》(第2版)(2008)
-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与治疗》(2009)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的微创技术》(2010)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修复与再造》(第3版)(2013)
副主编著作三部:
- 《现代临床实用骨科学》(2002)、
- 《新编实用骨科学》(2008)、
- 《骨科显微与微创手术学》(2011);
参编著作六部:
- 《现代骨科手术学》(1997)、
- 《现代显微外科学(增补本)》(1998)、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疗学》(1998)、
- 《显微外科进展(第三卷)》(1999)、
- 《现代周围神经外科学》(2008)、
- 《显微外科学》(2008)。
社会兼职
-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副会长;
- 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理事及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临床解剖学会临床分会常委;
-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第一届骨显微外科学组组长
- 中华医学会辽宁省显微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 中华医学会辽宁省分会骨科副主任委员;
- 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骨缺损及骨坏死学组主任委员;
- 中国老年学学会第五届骨质疏松委员会辽宁省学组主任委员;
- 亚太人工关节协会中国分会理事;
- 《Microsurgery》杂志编委;
- 中华医学杂志编委;
- 中华骨科杂志编委;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副主编;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副主编;
-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编委;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副主编等。
获得荣誉编辑
- 1992年被部命名为“有突出贡献的全国铁路优秀知识分子”;
- 1993年~1997年度多次被评为市局级卫生系统 “科技标兵”;
- 1996年被授予部“青年拔尖人才”;
- 1996年被授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1998年被美国生物科学学会评为有贡献的科学名人;
- 2003年被大连市政府评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多次被评为部级优秀学科带头人;
- 2005年、2008年被授予辽宁省“省级优秀专家”称号;
- 2008年获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